Labels

Tuesday, May 17, 2011

施南生

徐克想象施南生眼中的自己
  记者:我这里有一段施南生对你的评价,你看看,觉得中肯吗?(施南生:“第一,徐克是新浪潮的代表人物,给香港电影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第二,(上世纪)80~90年代,徐克作品内容上有足够的谈论性和艺术性,成为推动华语电影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力量。第三,徐克有很强的Regeneration(意为“新瓶装旧酒”)能力,懂得怎样给电影和幕前幕后的工作者注入新生命,比如他让程小东做导演,让林青霞反串东方不败。第四,他给华语电影带来了丰富的片种。当初我们做《英雄本色》时,正是丑男戏剧当道的时候,大家都说没人要看那些俊男。我们拍《倩女幽魂》时,人人都说我们疯了。徐克从来不畏惧不懂的东西,他喜欢科技,电影也懂,武术也懂,历史也懂,文学也懂,电脑也懂……有兴趣的都要拿来尝试。还有,他特别擅长利用资源。”)
  徐克:我觉得她太夸奖我。
  记者:但实际上你觉得你在她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导演?
  徐克:她老说我麻烦。(怎么麻烦?)相处久的话,会看到麻烦的地方。怎么说呢,有些事情我们会很快知道彼此的想法,不用太多对白交流。这是我们之间最特别的地方,很有默契。(既然这么默契何来麻烦?)但我很喜欢找一些很奇怪的东西来做,比如忽然想拍一部潜水的电影啊,到天山去拍戏啊,都是很麻烦的事。她一听就头大,老爷你又想出什么怪招折磨我!
  徐克眼里的施南生
  记者:那你的眼里,施南生是怎样的?
  徐克:我觉得她能做的事,其实超过现在她在电影工业里做的事,她可以做外交方面的事,她挺会做,而且在风度、礼貌,各方面都很好。思想也很先进、感性,又有正义感。我觉得她现在还是太谦虚了,她老是什么都自己亲力亲为,她肯找多点人帮手的话,成就会比现在大好多倍。所以我常常劝她,组织一个公司,找多点人回来,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她还是把电影放在很重要的一个位置上,就做这件事。
  记者:你觉得这是她的缺点吗?
  徐克:她不必一直跟在我身后,她可以做她想做的事,组织她的公司(她想做的公司是什么样的?)她想做的事情挺多的,现在全部局限到电影里了。
 徐克施南生今后不会拆伙
  记者:那你们现在不在一起了,今后工作上会不会拆伙?
  徐克:不会啊,有什么问题?我觉得除了我之外,她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跟着我很浪费她的才华,她只在我身边的话很可惜。所以我当时就说如果她去做更多的事……(你什么时候跟她说的?)一直都提到。(那她为什么非要在你身边做呢?你想过吗?)这个……她很大精力都集中在我的事情里面,我希望她可以做更多属于她自己的事情。
  记者:在一次宣传活动上,你把手上的玫瑰递给施南生,你说最好的玫瑰应该给最好的女人,你觉得什么样的女人是最好的女人?
  徐克:最好的?我觉得我认识的女人里面她是最好的。如果有标准来衡量的话,智慧啊、气质啊、风度啊、才华啊,一切跟女人有关的数据,我觉得还是她分数最高。





施南生不是一个学校,是一个世界
  记者:所以说,“好女人是一个学校”这句话你是同意的?
  徐克:我觉得不是一个学校,是一个世界。好女人是一个世界,她打开了一个世界给我看。学校有一个难度,要考试啊上课啊听课啊,很恐怖。但世界是不同的,是更大更广的。而且施南生还会帮我去谈一些我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因为有时候我很怕谈到一些很实际的细节,比如说钱啊时间啊等等,所以一到这种问题,我就说“找她谈”。都让她去搞,我不理的。
  记者:听说拍《七剑》时被当地山民为难,但施南生像侠客一样,几句话就搞定。你觉得在工作中这些琐事都可以丢给她吗?
  徐克:对啊,我觉得这是当然的事情,她可以把一些很麻烦的事情简单化,这是一个很大的优点。
  如果有分歧,徐克难以说服
  记者:在合作中你们有分歧吗?
  徐克:当然有。
  记者:施南生说有分歧她都说服不了你。
  徐克:也不是说不服,可能在创作里我即使有很多东西看不见,也要打开门来看。她可能很早就看见,但我还是要做,因为我一定要看到。比如说我做监制,找一个导演拍一个戏,当时施南生就提出说有些冒险,她觉得这个导演的能力有问题。我说我就想知道这个导演的能力是不是那么难打开,我想看到。最后还是由我来决定执行,因为我想看到这个可能性。
  记者:所以如果你坚持,她就会配合?
  徐克:嗯,我要坚持的话,就会坚持。她也就算了。


记者:施南生在你的电影生涯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徐克:我觉得我电影的初期头三部戏,气质跟后面不一样,那就是施南生的影响。因为我认识她之后,改变了很多看法。不是她说什么道理给我听,而是在跟她的相处中我感觉到其实生命、生活有很多不同于我原来感觉的东西。
  记者:是指女性角度的那种东西吗?
  徐克:是人的角度。(施南生的不同在哪里?)第一,她是相当乐观的人,拿得起放得下。第二,视野很远大。这个拓展了我对女人的想象,所以你看我戏里面的女人都和其他电影里的女人不太同(对,你戏里的女人常常有很男性化的一面。)对,我不太同意一般人对女人的观点。我常常在很多戏里看到女人都是一些寻常的塑造和设计,但我觉得生活里面的女人不是这样的,她们有时大刀阔斧,有时非常智慧。施南生给我影响很大,她让我看女人的视野变得很不一样。还有,她的语言能力很高,什么语言都会讲,她带我去了很多地方,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然后,她很潇洒,一点压力都没有,可以搞定外面所有的事,很轻松地就搞定了。一般来讲,我们去不熟悉的地方会很辛苦、很艰难,但她可以很随意就去到。比如她去日本,听人家说说日本话,她再听听就会和人说了,在日本我们就很轻松。未必是很会讲日文,可她已经可以让我们很自由地活动。她的社交圈子也很广。有了施南生,等于我的空间更大了。以前我没有想过去戛纳啊、威尼斯啊、好莱坞啊这么远的地方,但和施南生在一起,慢慢我就发觉其实我不用再困在一个小范围里面,可以走得更自由。
  记者:形容一下她给你的电影气质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徐克:我的头三部电影是阴暗、愤怒一点的,后来的电影我开始尝试用另一个角度看身边的一些东西。可能因为我从小到大一直是比较动荡的,有某种思维方式……在学校里念书的时候朋友也是这样,我就变得很极端,很多阴暗面。认识施南生后我才发现,哎,原来也可以这么很乐天,这么放松、潇洒地去做些事情,慢慢地,我就可以从这些改变里创造出另一个世界来,那个就是现在你们看到的我的世界。



对于梁洛施、李泽楷感情未能开花结果,施南生坦言没有太大感想,更指人生乃自己的选择,如今发生的事情,对梁洛施来说可算是一次历练,对她将来绝对有帮助


施南生:花开花落两由之
  倪匡平生最憎人说他个子矮,但每每见了高挑的施南生,却会故意扮武大郎哄她开心:“论EQ与IQ,她无论哪一处都比我高,我败得心服口服,索性把身段放到最低。”(文/程灵素)
  威尼斯电影节上,她再度现身。
  正红缎面礼服,深V领,肩头及裙脚绣精细的蜂蝶觅花,依旧利落短发,依旧亲密地拖着徐克的手,她是特意来为前夫的新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助阵的,媒体特意多给镜头与她,末了还要在报道上鲜明题上“女中丈夫”。
  在香港,说起施南生,谁不知道她绝不仅仅是“徐克前妻”——电影界一言九鼎的大姐头,华语传媒界纵横了半生的大侠客,这些TITLE,这些荣光,比起一两个冷冰冰电影节的金像,不知多了几倍的犀利。
  素来眼高的李碧华也这样赞她:若硬要用一个词来简单定义施南生,恐怕只能用这三个字,“不一般”。
  昔日曾为燕赵客
  在香港,施南生除了是聪明男人们最爱的异性之外,还是聪明女人们最爱的同性。
  倪匡的妹妹亦舒,则用了无数段文字来描绘施南生这个她心目中最完美的女人,在《豆芽集》里,她这样写:南生并不一定穿精品,有时也白袜子与缤纷凉鞋。配得好,选的适合她,明显的是她在穿衣裳,没有可能是衣裳穿她,颜色不定,鞋子高矮也不定,变幻多端,但是相信我,如果她在那里,你一定见得到她。她是我所知唯一不穿胸罩但自由自在的香港女郎。
  从这些描绘中,你大抵可以看出一个轮廓明晰的剪影,干练,自信,聪慧,懂得把生活安排得风趣灵动,标准的香港都会女郎,完美的布尔乔亚精英女性。不过,为她赢得这些赞誉的,除了她公认型格的品位,还有“香港最资深女电影人”这重身份。
  在这个资讯过度发达的年代,只有那些熟悉香港影视史的老记者,才会津津乐道地谈起当年施南生初入江湖的老掌故:45年前,她还是一头长发,只穿一件套头毛衣,就够胆冲到香港电台去做客座主持。电台DJ本来对这个二十多岁的女仔心存轻视,但得知她在加纳和英国待过十年,懂五国外语,又是知名公关公司的高层,这才心存敬意。
  当时黄霑也是香港电台的主持,一次晚宴,施南生被安排坐在他旁边,黄霑笑眯眯地说:“小姑娘,你知不知道我身边的位子,都是留给我女朋友坐的,你要当我女朋友吗?”不料施南生淡定回敬:“你以为我斗得过林燕妮?”直直挑破当年黄与林的暧昧情愫,慌得黄霑立刻偃旗息鼓,大叫后生可畏。
  不多久,这个女子又被高薪请进无线,旋即又在港台、佳视、丽的相继任职,职位一日比一日高,手腕也一日比一日精明。《明报周刊》的新记者写文章,想当然地将她称为“施南生先生”,编辑此后特地向她致歉——于是有专栏作家便写出这样的文章:位高权重到,女人也可变男人。
  在彼时的香港传媒圈中,她是最闪亮的一颗明星:对节目制作把握精准,既擅长财政,又识选题材,发行推广一把抓,正是传媒大亨们最需要的得力干将。古龙小说的改编权,是她亲自赴台谈判而来;香港电影在北美的发行渠道,也是她一力开创;故此商台创办人何佐芝早早地定义:“一言以蔽之,全才。”报纸上提到她时,总不忘加上“传媒界翘楚”五字。
  而她亦是圈中难得的交际天才,与张敏打桥牌,和俞琤拼威士忌,又与许鞍华及黄百鸣是好友,故此,当1981年“新艺城”电影公司成立,邀她执掌行政时,这个新生的电影公司几乎从未为电影摄制以外的任何事务担心。仅仅两年,“新艺城”便打败了雄霸电影界数十年的邵氏,施南生的贡献,众人皆知。
  一城风絮谁记取
  张艾嘉在谈到徐、施这段感情时,曾经如此形容:“他是她的劫难,平日再怎么英明神武,他只一笑,她便立刻乖乖做回他身边的女人。”
  也正是在那个年代,她碰到了徐克。
  那时他尚未而立,长发披肩,黑衣皮裤,纯正的新浪潮味,是香港最潮的年轻导演。董建华的表妹张培薇极为欣赏他的才华,便心心念念地要将他介绍给好友施南生,于是在尖沙咀的一间日本料理店,才华横溢的两人第一次相会。外人多以“一见钟情”来形容这次初见。而施南生自己并不承认,在她看来,当年的徐克并不是自己那杯茶。一直到数年之后,两人在“新艺城”里正式搭档,这才由工作而至感情,开始了在电影圈里相携数十年的经历。
  1981年两人共游纽约,玩笑般地签下一纸婚书,回到香港,也应酬似地摆了酒。尔后30年,无人不知徐、施二人正是华语电影界的神雕侠侣——1984年,两口子成立电影工作室,徐克负责做导演拍戏,施南生负责融资、发行、宣传等,之后两人一起监制、出品了包括《英雄本色》、《倩女幽魂》、《喋血双雄》、《黄飞鸿》等多部经典电影;而施南生谈及徐克时,也如此直言:“我跟他有三重关系:合作伙伴、好朋友、爱人。”
  这样的说法,粗听起来蜜里调油,仔细品味却掩不住那一丝愁闷。素来敌不过美色诱惑的徐克,始终是她心底的一块暗伤,因此,才有了这可进可退的自我定位。张艾嘉在谈到好友这一段感情时,曾经如此形容:“他是她的劫难,平日再怎么英明神武,他只一笑,她便立刻乖乖做回他身边的女人。”
  不是没有过嫉妒,1987年的《倩女幽魂》,他选中了王祖贤,但她却少见地以“她的气质不适合”当即拒绝,要不是徐克后来坚持,香港影史上怕就从此少了一个妖媚的女鬼;也不是没有过抗议,1993年,他与叶倩文传绯闻,她气得一人飞往他国,十多天杳无音讯。1996年,他愿意给她一个正式的承诺,两人重归美国,在比佛利山庄正式登记注册。只是,连徐与施本人也没有料到,这场婚姻,也不过只得十年的寿命。
  2007年前后,大抵是耗尽了耐心与爱情,她波澜不惊地与他分手。搬离大屋后,他对媒体一直保持缄默,很久后才在专访中如此说:“好女人是一个世界,她打开了一个世界给我。”而施南生则在发布会上这么回答记者:“我与徐克是手足……”淡淡七字,勾划掉30年情意。
  心痛么?不言而喻。纠缠了数十年,又怎可能在一时间快刀斩乱麻似的解开所有连接?她还是他电影公司的总裁,他也总是请她做自己电影的监制,还是会携手,只是不再十指紧扣;还是会亲吻,只是感觉温度的,不再是嘴唇。
  我自独行风月里
  八卦周刊在一年后便登出她约会男人的照片——已近花甲的她闲闲地与异性喝茶,依然削瘦漂亮。周刊记者特意配上了徐克的近日绯闻,“各自精彩”。
  这些年,她一直安静地待在徐克背后做贤内助,但行内人都知道,她仍然是那个挥斥方遒的女将军。在香港传媒圈里打拼数十年,她与各路人马熟稔的程度,已臻化境,不仅黑白两道通杀,而且点石成金——她与保利博纳合作的“A3国际”亚洲电影基金,掌握着高达1亿美元的电影投资;她本人是香港电影界公认的海外发行最资深人士。从《窃听风云》、《天下无贼》到《通天帝国》,哪一部热卖的电影背后,没有施南生的影子?繁忙的工作,已经把婚恋的伤害减到最低。
  在她生命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的,还有友谊:她是林青霞的知交,也是张艾嘉最为信赖的友人,王祖贤远避加拿大时,她是王少数还会主动打电话联络的好友,而梅艳芳和张国荣的身后事,也都尽皆交予她一手操办——个中的信任,不必多言。
  这些年,她活得越发简单,日常出街,一身针织衫配黑色或米色长风衣,几乎已成了制服打扮。但那种深入骨髓的随性与优雅,已经成了她永恒的标签。今年初,法国新锐时尚杂志《BE》,还意外在巴黎街头拍到她匆匆而过的身影。那张街拍照片甚至还当选了当月最佳。消息传到香港,众人皆以为趣事,她也大乐,还特意把那页杂志做成剪报。
  她说她相信她的生活依然可以继续精彩下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乃至更多。而旁人亦如此肯定,因为亦舒早在十数年前,就在《流金岁月》中以她为原型,创造了女主角蒋南孙。那个故事里,蒋南孙的生活澄明得如维多利亚港畔的月光,因为她永恒知道自己在何处。而施南生无疑也是如此——那么多年了,是进是退,是左是右,她从未有过一丝犹疑。

Tuesday, May 10, 2011

走下去

修成正果的人们,总是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一片浮云。会说那么简单平实的话,然后自然地微笑。让你在羡艳之余,会偶尔暗自沉思一下。是不被人爱,还是只是无法在遇挫时做到坚持。也许就在那些欲哭无泪的夜晚,就在那痛彻心扉的一刻,再勇敢一点点把彼此的手抓紧,也许走在这世上的幸福的人儿里也就多了一对你们。

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区别只是,继续走下去,是可以因为很多种原因的;而走不下去的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不够深爱。

Tuesday, May 3, 2011

勤工,好学

不骄,不矜,勤工,好学,才是好女子

Monday, May 2, 2011

天涯贴

只能这样说,你是个理想主义者,你对婚姻的期待太高了。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你和一个人生活,要多挖掘他的优点,不要念念不忘他的缺点。好吧,你的丈夫沉闷无趣,不爱户外活动,但他稳重、踏实、可靠;那么,一个活泼好动,擅长交际,却又不稳重、不踏实、不可靠的男人你喜欢么?到时你受到的伤害更多!你说,要中庸一下,我要找一个即活泼好动,擅长交际,又稳重、踏实、可靠的男人,请问,这种男人你这辈子能找到么?即使你遇见了,他会选择你么?你不是已经找了30年了吗?
  
  放顾周围,我从没遇见过一对完美的婚姻。爱情是有保质期的,生活往往会落到一地鸡毛的地步,我见过很多婚姻是以下的情况,楼主你觉得你是不是很幸运呢:
  
  在外面有小三的;
  好赌好麻将,不到深夜12点不回家的;
  不挣钱不养家,整天游手好闲的;
  打老婆的
  长期分居两地的
  婆媳关系紧张的
  ......
  
  你可以尽管试试,是不是你离开你的丈夫,就有你想要的生活等着你!
  
  你活的不开心,那是你自己的问题。你没有尽你的努力去改变现状。如果我是你,首先我就要把要把德语学好,那怕丈夫不教,这样就可以慢慢地融入当地社会。然后试图参加一些什么培训,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份什么工作....如果他不愿意带你出去你就你就自己走出去,为什么要等着他带呢?你又不是小孩子!
  
  一个人不能带着太强烈的个性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对待婚姻还事业。如果你丈夫没有什么原则性的大问题(如外遇、暴力等),闷一点真是不足道的。我的状况和你的状况很相识,我的丈夫也属于沉闷无趣的,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宅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而我本人则很喜欢户外活动。但这个分歧绝不会导致我离开他,相反,我很珍惜他,他不会哄我也就自然不会去哄别的女孩,他玩电脑看电视了就不会去想些什么花花肠子的东西。而且没有他我也不可能活得这么好。如果是楼主你,可能就会说我的性格是怎样怎样的,我不会委屈自己如何如何的吧,可见,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了!


我不虚荣。我不喜欢甚至讨厌炫耀。我喜欢实实在在的生活。能够自己掌握的生活。
我崇尚自由,但是自由是要靠双手创造的。自由,意味着足够的金钱,时间和选择的权利。

回忆是很消耗能量的事,再说我也记不住那些具体的细节;回忆很浪费时间,写那么多,其实对现实生活没什么好处。
  

行动力

不管怎么说怎么决定,如果自己不认可或者不去做,也是枉然

真的只有行动

Wednesday, April 27, 2011

改 追

風吹著 我要跑向遠方
我知道 愛也甜也酸

人要學會 停止流浪 我也一樣

熱鬧後的孤單 讓人更加瞭解 珍惜平凡

Sunday, April 17, 2011

转自 聂彤昕2

转篇豆瓣热文,说是某名牌大学才女写的,挺实在。【人生最悲哀的事情,无外乎是在二十岁的时候,拿四十岁的心态来活过了】。

二十年来,我晚上一点睡,早上七点半起,喝一大杯水,吃一只苹果,然后吃全麦吐司。中午吃鸡丁和芥蓝。吃完饭洗衣服,衣服必定是前一夜放上洗衣液的。两天看一集美剧或者一部电影。每个月买两件衣服,不多不少。上午学习,下午实习,不会把学习的事情挪到下午做,也不会把工作的事情放在上午处理。成绩,社团,实习,活动,一个都不能少,还要有个兴趣爱好什么的。这样的人生就是好的人生了。如果还有一个男朋友,长得不坏,背景不坏,前途不坏,那就更好了。

实在是没什么可挑剔又没什么安全感的人生。我突然这么觉得。

拼命学习,怕以后买不起房子。拼命套磁,怕申不上学校。拼命买衣服,怕自己比别人难看太多。拼命提醒别人我的生日快到了,怕过生日时没人想起我。拼命,总之,做什么都挺拼命的。甚至拼命谈恋爱,怕以后没人要。

去看我的博客,那些个流水账基本上每天都恨不得列个表出来,分别是学习、工作、娱乐项目、拍拖,然后再恨不得再打个分。

实在是可笑又没什么可圈可点的人生,我突然这么觉得。

想未来想得太多,就真的容易活在未来了,人生最悲哀的事情,无外乎是在二十岁的时候,拿四十岁的心态来活过了。

申上个好学校去念书,那亦是人生难得的一部分经历,在另一个五光十色的城市求学,走路,看书,吃饭,生活。但那并不代表这就是一个美满的人生了,太多的路,最后都会殊途同归。

有个不错的男朋友可以被八卦,你们有段未来让你畅想,不是坏事。但是如果整段感情都来自于一个安心的未来,又怎么可以。我靠近你,不是因为你什么都好,不是因为你能给我一个安心而不错的未来,不是因为你是我的男朋友,不是因为我觉得我们肯定这一辈子会这样好好走下去,不是因为再找一段感情代价太大,而是因为,我爱你,我觉得看到你,就会心动。在这段感情中,除了爱,我别无所求。这样一想,连分手都会轻易很多。

丁鹏亮说,我觉得你原来把太多的未来都放在了我们的关系中,但是我想你觉得这样很幸福,那我也慢慢接受了。如果哪一天你觉得和我在一起只是在指望那个未来,觉得要离开我了,那我也能够接受。我觉得,以后和你结婚组建一个家庭和现在我们出去玩一天这两件事情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两个人去做的事情而已。

我原来总想,要把两个人的未来放在一起计划,这是成熟的爱了,好累。去做大家喜欢做的事情吧,如果有爱,在天涯,在海角,那都没有关系。

去约会,不用有很长很详细的计划,把每一个细节都想得那么清楚,不用把每一个指甲都涂得刚刚好,就是出去走走,不用拥抱,不用接吻,就很好。

去远方,不用每次都等到考试结束,比赛结束,托福结束,申请结束,那样的话,这个Deadline结束了,还会有永无止尽的deadline.。如果你觉得想出去走走了,那就坐上大巴车,兜兜转转去吃一块好吃的芝士蛋糕吧。不用每次都想要95刚刚好的体重,爱你的人,又不会嫌弃你的体重,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至于职业?再多的规划都是屁。找一件喜欢的工作,全身心地去做,够养活自己,够租个房子,还有一些发展空间,是不是就不错。

觉得累了,就去跳段舞,奋力地把自己摔得这里肿那里肿,再出一身汗。

还有,最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不能毫无牵挂地去做喜欢做的事情,我们都要先养活自己,赚一点小钱,在世界上有个小位置。丁鹏亮说,可是,可以把喜欢做的事情贯穿在一点一滴的生活中,很多天后,你的轨迹就跟别人不一样,会更接近自己想要的方式。最后,才会更有可能等自己终于完成了那个重要的基础之后,洒脱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们为什么而活?为每天按时起床,喝水,吃苹果,洗衣服?为每个月按量买衣服,看电影,读书?为了更好的学历,更好的房子,更好的工作?为了一个般配的男朋友,一段稳定的婚姻?为了用四十岁的心情来过二十岁的人生?

我们为什么而活?小时候为了走出那个小山村,现在为了走出北京这个大城市,将来为了走出地球去见火星人?

我们为什么而活?罗素说,因为爱,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因为对人类的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我们为什么而活?因为我们活着。

再不畅想未来,要好好生活。